传媒网 大时代 大格局 | 1小时交通圈,跑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度

大时代 大格局 | 1小时交通圈,跑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度

第三集

1小时交通圈

跑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度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2019年1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考察时强调:“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交通要先行,所以我们雄安新城的建设,首先是要把交通的设施建起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高速公路交通网不断织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从“蓝图”走向“现实”。初具规模的“一小时交通圈”,正持续推动京津冀三地发展加速奔跑。

清晨六点,城市刚刚苏醒,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已经从天津西站出发,大约三十分钟后,它将载着居住在天津的通勤旅客抵达北京,开启又一个全新的工作日。一周三次前往北京的钱女士告诉记者,对于他们这群跨城通勤族来说,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已经被深深地刻入了自己的生物钟。钱女士说:“我如果说是5点出来的话,基本上就是6:01或者是5:48的那趟。其实我身边有很多这种京津通勤的人,大家基本上是卡着时间来的,因为跑的时间多了就知道,甚至地铁几分钟来,地铁需要多长时间都是能算好的。”

 从最短发车间隔15分钟到最短发车间隔3分钟,从每日运送4.8万人次到每日运送7.3万人次,“公交化”运营的京津城际串联起“双城生活”,也见证了两地的飞速发展。

       得益于京津城际,如今,武清正逐步成为辐射京津冀的消费新地标。天津武清区新商圈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郭俊利表示:“近年来,武清引进了佛罗伦萨小镇、创意米兰生活广场、V1汽车世界等多个时尚消费项目,初步形成了时尚消费产业的集群。每年来武清旅游客流突破了一千万,特别是2023年来武清的客流达到了1200万。其中,来自北京、河北的客流占比达到了70%以上。”

       不只是轨道,一张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也在加速织密。家住北京房山区的潘先生由于工作需要,每个月有十天都要往返于北京和雄安之间,2023年底,京雄高速的全线贯通让他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潘先生说:“我们是住在北京,但是经常往返雄安那边,以前是走京港澳或者是走京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现在走这边应该就是一个小时。”

十年来,随着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条高速路的建成通车,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0990公里,较2014年底增长超四成。

与此同时,多样化的交通运输服务也在不断升级。今年是公交集团客五分公司驾驶员李建龙开行812路的第十四年,每天护送乘客从北三县前往国贸,他亲眼目睹了通勤路上客流增长、车型升级、班次加密等种种变化。李建龙表示:“812路的客流,对于燕郊这边来说是越来越大了,人越来越多。公交车也比较多了,从一开始不到20辆,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5辆车。”

目前,北京共有38条跨市域线路常态化运营,日均客运量约23万人次。为满足更多乘客“点对点”、“门对门”的灵活通勤需求,2022年开始,往返于双城间的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应运而生。随着出行选择的日趋丰富,首都都市圈效应正在进一步得到释放,市交通委协同发展处处长赵阳介绍道:“截止到目前,我们首都的通勤圈其实已经覆盖到了像北三县、廊坊主城区、涿州、固安、武清等等这些环京的13个区域,并且现在是逐步向30-50公里的范围在拓展,未来对50-100公里半径圈层,重点城市的通勤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交通联畅,资源、人力、市场也随之而来。十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加快了各类生产要素的流通,为三地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教授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交通的定位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所以说交通先行,使得人员出行和城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能更好地拉动经济发展。”

数说京津冀

       十年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正从“蓝图”到“现实”。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京津冀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相邻城市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区域营运性铁路总里程达1.1万公里。

       公路交通网加速织密,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0990公里。

       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加深,目前,北京38条跨省公交线路常态化运营,日均客运量约23万人次;京津冀通勤定制快巴总客运量已突破120万人次,目前日均运送旅客5800人次。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编辑:王海洋

推荐阅读
热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