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熟面孔”不打“人情分”
“双盲”评审助力公共资源交易更透明
日前,沧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标室内,一场招标会正在进行。这场招标会采用“双盲”评审,拒绝“熟面孔”,不打“人情分”。
当天上午9时前,3家投标企业负责人登录招投标网络平台的开标大厅,对富苑街(东风路—兴沧路)工程总承包项目竞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使用网络技术检测投标人相关信息,确保不存在围标串标问题。
9时,在摄像头“360度无死角”监控的专家抽取室里,工作人员登录河北省统一评标专家库,随机抽取7位评标专家。系统不显示专家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随后,系统自动给专家拨打电话。对于确认参加评标的专家,系统自动发送短信。短信内容只有评审时间及地点,不显示项目名称等信息。在现场签到之前,专家身份信息保密。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全程互不见面。这就是“双盲”评审的第一个“盲”——“盲抽”评标专家。
“双盲”评审的第二个“盲”,指的是评审专家对投标文件“盲评”。11时,7位评标专家陆续赶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等待区核实身份、上交手机等电子设备后,专家们进入专门的评标室。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评标室进行了全面改造,实行“同标不同室,同室不同标”模式,评标专家之间实现物理隔离、互不见面。
“专家的整个评标过程都在监控下进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副主任闻洋带着记者来到评标室外的行业监督室,正中央的大屏幕格外显眼。通过大屏幕,记者看到各个小屏幕正在实时播放评标区、安检区、走廊等多个重点位置的现场监控画面,评标室内每个专家的一举一动都清晰可见。
闻洋介绍,评标过程中,专家只能在遮脸“隐身”、变声处理后进行交流,避免评标过程中专家之间出现“对暗号”“打招呼”的行为。同时,系统会自动录屏,同步记录下专家的每一步操作,全程留痕可溯。专家登录电子评标系统,看到的是技术标“暗标”。这些投标文件制式统一,就连字体大小、页边距都一模一样,不出现任何能够识别投标人的信息。专家“盲评”打分,系统自动汇总得分并按程序确定3位中标候选人。
专家评标结束后,招标单位进行定标,排出3位中标候选人的位次。在河北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示3日后,排名第一位的为中标人。“‘双盲’评审就像开盲盒,企业不知道谁评标,专家也不知道评谁的标。这就不存在‘找熟人’‘拉关系’的问题。”闻洋介绍。
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让企业负责人赞不绝口。“这种‘双盲’评审让招投标更透明,为企业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我们公司发展的劲头更足了。”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难掩喜悦之情。今年1月,通过“双盲”评审方式,河钢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了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这个项目深度应用物联网、5G通信等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交付。
走访中,不少参与投标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双盲”评审有效遏制了人为干预、暗箱操作等行为,保证投标企业在公平环境下竞争,同时督促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和服务质量。
企业的获得感远不止这些。“以前经常拖着装满标书的行李箱前往评标现场,费时又费力。现在从投标到签合同,整个流程全部在网上完成,省时、省力、高效。”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沧州项目公司运营经理宋海新对招标投标全程电子化流程赞不绝口。
在推进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过程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通全程电子化交易“最后一公里”,实行招标投标全程网办,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合同签订等事项“一网通办”。
据了解,去年8月以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推行“双盲”评审,评审率100%;去年9月以来,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项目“双盲”评审,评审率100%。截至今年7月底,市本级完成“双盲”评审项目达816个,成交金额达99.89亿元。
为持续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去年12月以来,沧州市、县两级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已实现省内跨地市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打破了地域限制,进一步提升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
创新服务,永无止境;阳光交易,行方致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平台体系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秉持改革理念,坚持系统思维,积极构建准入畅通、规则一致、设施联通、监管协同的公共资源交易格局,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助力沿海经济强市建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今日渤海网
编辑:李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