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百年 天天读】开国将军张蕴钰:三上五圣山 浴血上甘岭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08日

粉丝

张蕴钰,河北赞皇人,1917年生。赞皇师范毕业。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八路军和解放军的队伍里,张蕴钰属于有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他爱动脑,善思索,所以历任职务大多为参谋主官,如团参谋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兵团参谋长,直至国防科委参谋长。因为心思缜密、多谋善断,人送外号“孔明先生”。

新中国成立不久,时任15军参谋长的张蕴钰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协助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在43天的上甘岭战斗中,他冒着枪林弹雨,亲临一线,三上五圣山,亲自部署指挥,被秦基伟称为“最放心的参谋长”。

15军能在上甘岭顽强战斗,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并最终取得战斗胜利,最主要的一条战术就是采取了“坑道战”。在上甘岭战斗前,15在守备阵地上筑了一座地下“坑道城”。当时关于挖坑道,有很多不同意见,很多人反对。但张蕴钰理解秦基伟准备打大战的思路,因此他力排众议,坚定支持军长秦基伟,并亲自将这一巨大的筑城工程实践完善。

上甘岭战役中,每到最关键的时刻,秦基伟都要派张蕴钰到上甘岭前线,了解战斗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10月20日晚,上甘岭大战的第五天,张蕴钰就带着几个参谋,冒着敌人炮火,赶到45师了解战况。45师指挥部在五圣山背后5公里的德山岘。45师师长崔建功向张蕴钰汇报的情况说,部队打得很苦很顽强,但伤亡很大,伤亡已超过3500人,134团和135团总共只剩下二三百人,21个步兵连伤亡均逾半数以上,45师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连队了。一个连队上去了,下来时只剩几个人。这让张蕴钰非常心疼,也非常震惊。45师作战科长宋新安在汇报伤亡情况时忍不住放声大哭。张蕴钰忍住悲痛,坚定地说:“现在不是哭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伤亡,更要看到伤亡的意义;不能只看到我们的伤亡,要看到敌人比我们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伤亡,张蕴钰和赵发田副军长向秦基伟提出了适时放弃表面阵地,转入坑道战斗的建议。张蕴钰说:“我们和敌人打炮战,打消耗战打不起,运动中伤亡大,坚持表面阵地伤亡更大,最好的办法是暂时转入坑道斗争。这样可以避敌之长,又可以扬我之长。白天钻洞,夜晚打仗,用小分队袭击占我表面阵地的敌人,消耗与疲惫敌人,以创造条件实施反击,收复表面阵地。在如此激烈的反复争夺中,不仅要和敌人斗‘志’,还要和敌人斗‘法’。”正是这个建议,让15军在上甘岭大战中由战术性反击转变为战役性反攻的指导性思路,也是上甘岭战役由被动挨打转变为积极出击的关键。

秦基伟对张蕴钰的建议十分赞赏,并让张蕴钰连夜赶赴兵团汇报。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刘有光,集体听取了张蕴钰的汇报,当场批准了15军的作战方案,并指示由张蕴钰到五圣山统一指挥。于是,他第二次登上五圣山,根据军部作战意图,在前线统一干部思想,研究战斗策略,统筹安排兵力,为战役作了具体与直接的准备。经过精心布置,15军以雷霆之势予敌反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战役后期,他第三次登上五圣山,经过战场观察和敌情判断,向军部提出了结束战役的建议,并制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为战役胜利打下了基础。

亲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战士李天恩回忆说:在上甘岭炮火最激烈的时候,张蕴钰参谋长三上上甘岭,为十五军决策上甘岭作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冒着枪林弹雨,和师团指挥员一起察看地形,选择运动与攻击道路;和机关干部共同研究如何支援坑道斗争;和炮兵部队商量确定炮火配置,特别是对喀秋莎阵地的选择更是费尽苦心。

上甘岭是铁与火的炼狱,是血肉与意志的生死较量。面对巨大的伤亡,张蕴钰强忍内心的悲痛。但当他得知战士黄继光用胸口堵住敌人枪眼而壮烈牺牲时,忍不住泪流满面,亲笔起草电文,向志愿军司令部报告烈士牺牲的经过,使这位“特级战斗英雄”的事迹传遍了祖国大地。从此以后,15军135团2营6连,这支源自将军故乡赞皇的英雄连队,有了一个无上光荣的名字:“黄继光连”。为了纪念黄继光烈士,张蕴钰将军还深情写下了《破阵子•颂黄继光烈士》:“上甘岭前鏖战,阵地易手几经。脚下寸土皆是血,黄继光举千弹胸。中华一列兵。百万美金伤口,溃敌未止心惊。一舟风雨中朝事,抵得外侮喜光宗。休戚共英雄。”

(作者:阎丽  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研三处处长)


来源:河北党史网 

编辑:李志学

审核:张旭 赵勃阳

监制:戴俊峰